農業農村部:建立健全高標準農田質量監管長效機制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近日,農業農村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送審稿)》,強化質量監管,進一步高水平推動耕地保護。
會議強調,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性工程,資金投入量大,項目點多面廣,必須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層層傳導壓力,強化全過程全環節質量監管,努力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確保建一塊成一塊。
要對2019年以來新立項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開展全面排查,拉出問題清單,建立工作臺賬,指導各地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徹底整改到位。
要建立健全高標準農田質量監管長效機制,創新監管方式手段,嚴格項目招投標管理,嚴厲打擊圍標串標、違法分包等行為,加強施工中的現場檢查,進一步完善工程驗收制度、工作流程和技術標準,嚴把驗收關。
要強化農田建設監管力量,發揮好全國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平臺作用,提高監督實效。
相關專家介紹,面對“人均耕地少、高質量耕地少、后備耕地少”的國情,我國通過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建好管好高標準農田、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等一系列舉措,耕地的數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供給。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超過10億畝,建成各類田間灌排渠道1000多萬公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2700多萬處,農田抗災減災能力明顯提升,實現了大災少減產、小災能穩產、無災多增產,為全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