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塞上江南展“新”綠 ——寧夏以科技創新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初探
“茅臺+咖啡”你喝過嗎?去年一款添加了貴州茅臺酒的“醬香拿鐵”咖啡在年輕人中火了起來。這款咖啡的秘密在于加入了含有茅臺酒的白酒風味厚乳,而這款厚乳創新產品是寧夏塞尚乳業有限公司所產,它是使用納米級有機生物膜分離濃縮等技術將生牛乳經過分離再添加其他物質得來。
農業有了創新這把“金鑰匙”,便打開了新質生產力的“大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養牛不再需要人工飼喂,智能化牧場可實現全自動精準喂料;鹽堿地不再是發展瓶頸,海水淡化技術讓內陸養殖海鮮成為可能;作物生長突破農時限制,智能溫室內可實現全年無間斷采收……
在素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新質生產力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聚焦全區“六特”產業科技需求,組織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科技成果轉化和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達300多項,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新動能: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攻關,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近三年通過自治區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86個,全區一產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二位
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是全國唯一全境屬于黃河流域的省份,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其優質的自然資源條件。然而,總體上地狹人少、山多川少、氣候干旱的情況,讓寧夏在農業規模和農產品總量上并不占優勢。
“寧夏的區情農情決定了我們必須走特色發展之路,而‘特’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在于創新?!睂幭幕刈遄灾螀^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宋穩成說。
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先后出臺《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方案》《關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質量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聚焦破解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配套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政策措施,為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支撐。
記者在賀蘭縣寧夏塞尚乳業有限公司膜過濾車間看到,這里密集排列著各種設備和管線,通過脂肪膜重構技術將牛奶生產成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濃縮牛奶。這是我國首家將膜技術應用到乳品精深加工領域的企業,實現了高附加值乳基配料生產“零”的突破。
“寧夏牛奶品質優異,豆蔻酸、亞油酸、亞麻酸含量比其他地方的普遍高30%至60%?!惫卷椖坎靠偙O羅嬌艷說,“擁有如此優質的原料,我們必須創新、再創新,聚焦牛奶產業鏈后端深加工領域,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span>
據介紹,公司去年研發投入占比超過4%,在濃縮牛奶蛋白粉、稀奶油、厚乳、煉乳、夸克奶酪等領域從研發到生產均在國內走在前列。塞尚乳業擁有200多項專有技術,申請專利44項,其中發明專利24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項。
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技術動能。自治區組織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圍繞核心種源等6個領域26個方面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依托科技計劃項目開展枸杞功能產品研發、優質奶牛健康養殖與高效擴繁等農業研發計劃項目40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30項。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寧夏農產品高品質的背后,除了自然資源稟賦外,更有種業創新加持。寧夏持續推進自治區育種專項實施,抓好13個農業特色產業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推動育種和擴繁體系深度融合。
在育種示范縣、示范企業、專家團隊共同努力下,寧夏種業“好戲連臺”:寧夏大學參與發現的農作物主效耐堿基因AT1,首次揭示作物耐鹽堿的分子機制,入選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寧夏農林科學院成功建立水稻小麥高效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體系,首創馬鈴薯育種全流程數字化系統……
近3年,寧夏累計通過自治區審定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達86個,區內自育品種占比66.3%。畜牧業育種也有新突破:創建國家級核心育種場6家,組建核心種群8500頭(只),建成中國(寧夏)良種牛繁育中心1家,培育國家級和自治區級核心育種場15個,自主培育的“寧京一號”種公?;驒z測育種值達3977,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組建灘羊雙羔品系和生物育種核心群3817只,雙羔率達60%以上。
“這是‘明星?!故緣?。編號173207這頭,線性鑒定評分達81.2,產量數據在所有牛中表現優異?!痹陟`武市塞上牧源牧業有限公司優質后備奶??寺》庇痉痘?,記者看到了這樣的特別展示。這些“明星?!苯涍^多次篩選,最終成為可供克隆的優質后備奶牛。
2023年1月,3頭采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復制的高產長壽奶牛在塞上牧源出生。這是我國首次采用克隆技術對現存群體中終生產奶量高于100噸的優良荷斯坦奶牛個體進行種質復原保存及良種繁育。首批移植的120枚克隆胚胎,初檢妊娠率達到42%,200天以上在孕率達17.5%,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項目的成功,是塞上牧源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合作推進奶牛胚胎移植技術與克隆技術研發的成果,為實現我國良種奶牛培育和良種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
在創新動能推動下,2023年,寧夏全區一產增加值428.1億元,增長7.7%,增速居全國第2位。
新模式:推動農業智能化信息化升級,提高全產業鏈效益
——全區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2.5%,“六特”產業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2600億元
在平羅縣玖倍爾5G智能化牧場,記者透過玻璃看到,一頭黑白相間的奶牛正悠然自得吃著飼料,腹下的機械手臂有條不紊地完成奶頭清洗、按摩、消毒、烘干、擠奶全過程,采到的鮮奶通過管道進入制冷缸,遇到不合格鮮奶還會自動識別分流到留置桶。采奶完畢后,在等待區排隊的另一頭奶牛便主動過來“接班”……
“這一過程全程密封,無人工參與,‘機器人’可24小時全天候擠奶。數字化自動擠奶設備使人工成本降低50%,奶牛產奶量提高10%?!惫绢檰枟钣颀堈f。此外,他們還通過5G智能農機推廣示范平臺,實現了精準繁殖監測系統、智能體況評分系統、自動清糞系統和智能分隔門、智能牛體刷等一系列智能系統和裝備的應用。
公司還聯合多家機構研發了國內首套5G無人駕駛智能飼喂系統,采用不同物料不同料倉,結合配方輸入系統,只需設置投料時間、推料時間等參數,機器就能“自己”完成投喂、推料、清料等流程,做到飼喂配料精準性、無人化,能有效節省人工和原料。
通過應用5G、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改造后的寧夏農業展現出全新風貌,智慧農業、農業工廠等新業態新模式競相發展,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全區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達38%,居西北第一。
如今,越來越多的數字農業場景在寧夏應用——推進產業大數據建設,利用信息技術形成涵蓋奶牛等8類產業的“統計一張圖”;推進溫棚智能環境監測、病蟲害監測、環境自動控制、質量安全監控、采后商品化處理等數字應用技術與智能裝備普及,推廣露地蔬菜數字園區建設;數字賦能“三個百萬畝”高效節水農業工程,開展“互聯網+”高效節水試點建設,累計完成大田智能灌溉1000萬畝。
同時,積極推進5G未來牧場建設,探索奶產業綠色可持續養殖新模式,全產業鏈數字化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建設有規?;B殖場1509家,奶牛、肉牛、灘羊規?;B殖比例分別達到99%、52%、57%。創建國家和自治區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342個,建設智慧牧場98個。全日糧混合投喂精準率達95%以上,奶牛成母牛305天產奶量達12噸以上,育肥牛日增重1.5公斤以上,灘羊兩年三產達85%、繁殖率120%。
生產方式的轉變,也帶來經營方式的調整,農業社會化服務近幾年在寧夏快速發展。
在靈武市寧夏綠先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剛利用物聯網遠程系統向記者介紹公司“數字農業無人農場”情況:“我們在330畝地上裝了59個傳感器,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管理人員只需操作鼠標或手機就能對農場設施裝備遠程控制,設好系統一鍵啟動,農機就自動作業了,目前在七項作業中能完全實現‘無人化’?!?/font>
綠先鋒倡導的“生產托管+智慧農業”服務模式,如今已覆蓋靈武近半耕地,去年實現水稻種植每畝節本增效224.42元,社會化機械服務16.8萬畝次,病蟲草害統防統治及綠色防控10.5萬畝次,解決了小農戶種不了、種不好、種了不劃算的問題。
同時,他們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創建寧夏農業機械智能化生產技術創新中心,研究無人化、智能化農機裝備和產業化集成、農機農藝融合等技術,目前已取得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
“寧夏耕地面積不大,但三大主糧全程機械化率已經超過了95%,我們有望從全程機械化向智能機械化提檔升級,實現彎道超車。未來的農業,應該是土地規?;?、農機智能化、管理數字化、種植標準化、效益最大化的現代農業?!蓖鮿倢Υ诵判臐M滿。
近年來,自治區持續推進集約化、標準化、綠色化、智能化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深度融合。全區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突破1500家,組建“公司+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聯合體296個。
寧夏通過農業智能化、信息化升級,推動農業產業補鏈、延鏈、優鏈、強鏈,實現農業生產物質裝備條件全面提升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持續提高。2023年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967.2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2.5%,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等“六特”優勢產業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2600億元。
新產業:突破資源約束瓶頸,拓展生產邊界和發展空間
——深化“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推動農業生產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
“寧夏耕地資源少,農業發展空間受限?!痹谧咴L中,記者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感嘆。同時,寧夏在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過程中,對農業綠色發展更是提出了明確要求。
如何科學合理利用土地是寧夏農業發展繞不開的課題。突破生產邊界、拓展發展空間,寧夏正通過科技創新走出一條特色新路。
在永寧縣凱盛浩豐智慧農業產業園,記者站在十幾階高的臺階上透過巨大玻璃窗向內望去,一眼望不到邊的智能溫室內種著密密麻麻的番茄植株,底部是無數列種植槽,每列長達百米,種植槽上方吊起的枝蔓上掛著一串串紅彤彤的小番茄,十分惹人喜愛。
“這里種的是從法國引進的番茄新品種,又紅又甜成串長,整個植株能長15米~18米高,每周長30公分,長一節設備就轉動一次,成熟的番茄串下降到同一采摘高度,新長的藤蔓上移,見光就節節高?!惫炯夹g主管劉云云說。
這個全國領先的半封閉式智能溫室,是深化東西部協作的成果,總占地面積130畝,其中溫室面積約86畝,可種6萬多棵植株。溫室采用環境智能調控、精準水肥循環等技術,通過手機操作提前設定的技術策略,能實現對生長要素的精準控制。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個溫室建在戈壁灘上,沒有占用耕地,園區裝配了光伏組件,可實現農光互補,做到了綠色節能。溫室內番茄能全年無間斷采摘,去年每平方米產量超過60公斤,總產量3000噸,總收入2600萬元,生產水平居全國前列。
距離凱盛浩豐70公里的寧夏藍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這里通過深化“閩寧協作”,引進宜鹽堿養殖的漁業品種,進而在鹽堿地上走出了一條適水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看看這池南美白對蝦,每只都比手掌長?!彼{灣公司現代化水產養殖車間內,企業負責人強佐洲從養殖池撈上一網蝦向記者展示。全封閉車間內分兩列建造了10多個養殖池,每池深約2米、半徑4米,通過微濾機等設備實現池水流動和循環使用。公司養殖中漁業物聯網生產自動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在西北鹽堿地開展海水淡化養殖并不容易,這是一條從無數次試驗和失敗中摸索出的道路。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福建寧德師范學院等機構合作,從寧德調運大黃魚苗種進行淡化養殖試驗,實現了海魚陸養新突破;與清華大學團隊開展固化微生物水質調節技術研發,努力攻克西北鹽堿地區南美白對蝦設施養殖中水質不穩定等問題。
目前,公司已成為西北最大的海魚陸養、南魚北養基地,其中南美白對蝦單位立方水體產量達40斤(3茬),實現收益增效25%以上、節水30%以上等攻關目標。公司擁有7項發明專利,每年投入研發費用占比超過8%。
在寧夏,通過科技研發攻關鹽堿水質改良調控技術和綠色養殖技術,充分利用鹽堿荒地資源,發展以漁改堿、以漁治堿等模式,可實現單棚單季效益5萬~6萬元,將廢棄閑置的鹽堿水土變成可種、可養的“魚米綠洲”。
打破資源約束瓶頸,促進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關鍵靠人才。“缺乏科技攻堅力量是寧夏農業的最大短板,我們存在著農業科研機構少研發能力弱、農業科技型企業少創新能力弱、科研人才供給不足缺乏領軍人才等問題?!睂幭幕刈遄灾螀^農業農村廳科學技術處處長楊發深有感觸。
“補短板,一靠內育,二靠外引,三靠強體系?!睏畎l說,一方面組織區內農業科研院所、職業院校、科技型企業和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開展聯合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另一方面高水平建設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打造農業對外開放新高地,同時持續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加快培育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高楊 張國鳳 關仕新